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8篇)

篇一: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

  摘要:国有企业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面临着较大的改革转型压力。从企业内部管控来看,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逐步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特点与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全面赋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

  公司治理机制并非独立存在。于国有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多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制度息息相关。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理念逐步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国资委、财政部等部委亦结合公司治理制度构建起了相契合的行业制度规范,并与中国特色相契合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助力国有企业逐步朝着独立的市场主体发展,国企治理理念亦与国际通行模式相融合。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特点

  (一)透明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要积极探寻推进国企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尽管国企是全民所有企业,但若公司管理缺乏透明性,则公众无法了解企业财务或者营运情况。随着国家股东权被虚化,只有不断强调国企的全民企业性质,方能推动国企朝着透明化方向发展。通过将国有控股公司包括非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上升到法律层面,有利于对国有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形成约束力,促使其定期向社会大众公布年报中报季报月报,公告企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

  (二)民主性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民主性强调了公司民主、股东民主,且各个治理机构间需分工、协作、互相配合、互相监督与制衡。不可否认,部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实

  践中出现了“一言堂”现象,从整体上违背了公司民主治理原则。在企业一些重大事项中,如企业合并、分立、改制、上市、增减注册资本、重大投资转让、重大财产、大额捐赠等,极有可能存在一些道德层面或者法律层面风险。因受益人为企业内部人员,受损者则极有可能为企业职工、债权人、国家出资人等。为防范风险,维护相关利益体合法权益,董事会、监理会等会议体在决策时需认真执行相关决策程序,并确保决策内容合法。国家控制股东亦不能通过控制权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内部控制人亦需合理应用经营权,防止损害国家股东、其他股东、公司乃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三)问责性

  《决定》中强调:“需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1]。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责性需公司内部人员权责分明,赏罚有序,问责通畅。然而,在现实中,存在一些国有企业负责人钻改革空子,导致信息公开性差、对价不公允、程序不严谨等管理层收购活动。或者,有些管理者在近亲属开设的公司或者自我控股的国企从事不公允关联交易,危害到国家人民的财产安全。为推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国资委与财政部等国家股东权代理机构可代表国家向侵害国有资产的个体提起民事诉讼,有效维护国家财产安全,保障国有资产不受侵害,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尊重股东价值

  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中,公司治理权力来源于股东,权利目标是为股东谋福利。在权力行使角度看,公司治理权力需由股东共同参与行使。国家股东可通过表决权、执行权、监督权、股权转让自由等多元法律途径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决定》中强调: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性发展的主要基础。为有效平衡国家股东与其他股东间的关系,必须体现地位平等、共同发展、公平竞争、互利协作,杜绝出现所有制或者股权等级言论。

  (五)社会责任

  在国企改革与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需勇担社会责任。在改革发展中。企业不仅需为股东谋取合法利益,更应关心其他利益者,如消费者、债权人、中小竞争者等利益,社会责任体现着公司的社会属性。国有企业须认真遵循公司各项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一要全面接受政府与社会的监督,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意义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面对变化的大环境,国有企业在内部改革上投入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从改革实践来看,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改革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且治理能力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从治理能力来看,出现了党的领导融入程度有待提升、对员工约束力不强等短板。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然不利于推动企业公司治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为有效规避传统治理模式下的问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应立足长远,从持续发展视角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加大公司治理中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出,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实现对治理结构、制度规范、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求变与创新。从治理机制来看,企业需关注人力资源成本经济活动、业务与市场扩展方面的管理工作,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从治理方法来看,国有企业可将当下先进的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到公司治理中,方便管理人员收集分析与整合数据信息,为治理工作提供支撑。从考核角度来看,国有企业应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明晰管理目标,优化激励机制,全面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此外,国有企业需关注风险防控,合理预测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制定防控方案,推动国有企业稳步健康发展。

  三、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对策

  (一)关注党的领导与建设

  国有企业属性较为特殊,需结合时代发展方向,努力优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且在发展中不可将盈利作为唯一目标,应在党的领导下同步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坚持和拥护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与魂。因此,国有企业需关注党的领导与建设,努力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确定党组织的法定地位,确保党组织在企业决

  策中提供可靠意见。此外,国有企业需。依托党组织的先进性。将党组织作为推动国有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对党忠诚、友谊创新,清正廉洁等思想全面融入其中,并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

  (二)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机制

  健全的内部管理体制可保障国有企业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当下,国有企业应紧跟时代步伐,赋予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中国特色与时代气息,对职工行为形成约束力,提高企业治理质效。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权责,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确保企业各部门、各个工作人员能高效运转。从人才选聘来看,要坚持引进来与外部培养相融合,加大市场化选聘占比,以互联网现代化技术为支撑,有序组织人才招聘活动,选聘出职业素养高、工作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此外,企业需将培训与激励工作相融合,在培训工作常态化的基础上,借助完善的激励机制,将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增强职工的企业归属感与岗位认同感,促使职工同步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

  (三)加大先进技术应用力度

  当下,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加快,现代化技术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大数据背景下,国有企业亦应认识到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价值,将其融入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比如,国有企业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撑进行数据信息采集、整合、处理等,以此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各式各样、大量的数据信息。此时,国有企业引入先进的技术,则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力,并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现实中,部分国有企业将自动化、智能技术等应用到产品生产环节,积极构建大数据决策系统,并以数据为支撑,及时发现企业治理中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继而全面提高国有企业治理能力。

  (四)关注科技创新

  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充分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在企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不应将发展重点放在眼前利益上,更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充分关注科技创新,以现代化科学研究成果助力企业管理全面提高企业治理能力。时代在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亦需求变创新,从过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跳脱出来,积极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此外,国有企业应积极反思,结合企业治理中的问题,找寻出根源,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发挥先进技术管理价值,国有企业在借鉴其他国家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更应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将技术转化为管理成果,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与内部组织管理等,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治理成效。

  (五)健全治理体系

  健全的治理体系可为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工作指明方向,对员工形成约束力,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因此,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应有序调整与优化治理体系,助力治理体系朝着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在现实中,有部分国有企业受传统管理理念影,管理方式较为陈旧,事务审批流程冗杂,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到企业快速发展。在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需求变创新,加大内部改革力度,精简业务流程,优化管理机制等,全面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从管理机制来看,国有企业可向其他先进企业学习管理经验,有效规范部门职能,明晰部门权责等,结合部门种类实施差异化管理,并防止部门职能交叉,全面提高企业运行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企业现实发展需求,从治理机制入手,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保障治理现代化工作有迹可循。此外,国有企业应关注党的领导与建设、优化现代企业机制、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力度、注重技术创新等,为公司治理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郭玉香.国有企业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系建设探索[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2(09):38-40.

  [2]黄道领,余冬筠.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浙江经济,2021(04):70-71.

  [3]张斌.国资国企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社会治理,2021(02):15-19.

  [4]史钱慧,王文生.深化国企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04):80-81.

  [5]赵贤正.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求知,2020(12):52-54.

篇二: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它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是执掌国家政权的政治核心,而且是统筹国家事务、领导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核心。我们党的性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着党的生存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党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度一致。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作为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力军,国有企业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主体和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是国家直接掌控的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是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应有之意。

  一、国有企业是我们党长期稳定执政的重要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艰辛探索,我国已经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国有企业全体员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实践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国有企业不仅在石油石化、航空航天、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国防工业、重要资源开发、重大装备制造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发挥着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保障作用,而且在高新科技研发、尖端领域和基础性行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特别是中央企业,作为我国新生的特殊经济组织,不仅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既是国家展示核心竞争能力、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托,更是越来越成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执好政、掌好权”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基础。

  国有企业在巩固阶级基础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特殊职能,决定了国有企业是党执政的重要群众基础。一方面,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要密切联系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首先要密切联系和依靠工人阶级。国有企业是中国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地方(仅中央企业就有1000多万名员工和400多万名离退休人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规模大、分布地区广、综合实力强、产品种类多、服务对象广,涉及和影响社会经济的若干层面,牵动和触及社会各个阶层,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社会影响力,既承担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也承担着维护大局、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社会责任。在2008年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特大地震灾害、举办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大事、要事、难事中,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率先垂范,勇当大任,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阶级基础1和群众基础。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国有企业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就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以中央企业为例,截止2008年6月,拥有党员392.8万人,设有党组528个、党委15173个、党总支18.4万多个。这些分布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这些工作和生活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广大党员,既是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的强大动力,又是维护党的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地位的强大支撑,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执行者,又因联系和服务着数以亿计的人民大众而不断巩固和壮大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在战争年代,我们党作为革命党,要夺取政权、取得执政地位,必须紧握枪杆子。在当今和平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旋律,我国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我们党要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促进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执政党地位,除了要继续紧握“枪杆子”,还要牢牢抓住“钱袋子”、“米袋子”。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就是我们党要“执好政、掌好权”的“钱袋子”、“米袋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像在战争年代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开创“支部建在连上”、把人民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一样,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和加强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现实的忧患和他党的经验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国有企业的党组织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为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作出了贡献。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现实工作中,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被“边缘化”、被“矮化”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况。由于没有细分企业性质,囿于寻找“普世法则”和缺少创新精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理论研究和认识上还存在着许多误区。

  一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基层组织的地位、作用不完全相匹配。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洗礼,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其地位和影响力已不同于单纯的经济组织,而是集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身的庞大社会复杂体。但党组织对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并没有相应的提高。

  二是党组织在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决策中的“参与”定位,没有很好地将国有企业与一般企业,国有独资企业与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等区别对待。一般性地讲“参与”,既不符合不同类型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规律,更没有很好体现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对我们党执好政、实现自身宗旨的政治保障作用。

  三是一些人认为党务干部“只懂党务、不懂业务”,党组织要少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事实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已培养了一大批视野开阔、懂技术、善经营、会管2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复合型党务工作者,很多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组(党委)负责人本来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好手,党务干部“只懂党务、不懂业务”的现象已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四是拘泥于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国际惯例”、“普世法则”,党组织游离于公司治理结构之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虽在一定层面解决了党组织成员参与决策的途径,但没有很好体现党组织整体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同时,部分设立党组的国有企业,《党章》规定的党组领导核心地位与《公司法》规定的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在实际工作界面和操作中不好协调和衔接。事实上,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演变和特点,特别是通过当前这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的震荡和冲击,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没有绝对好坏之分,也没有一种“灵丹妙药”式的模式适应所有的企业。如果我们不能准确认识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的历史局限性与不足,盲目移植西方的模式,束缚于西方语境和视角,就很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企业组织领导体制。

  总结和分析世界一些国家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之处。

  譬如,曾作为执政党领导苏联70余年、拥有1700万党员的苏共,一夜之间退出历史舞台并从此一蹶不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采取激进的办法启动经济转型,将国有企业私有化,放弃了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领导和掌控,丧失了支撑执政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摩尔多瓦作为原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苏东剧变时宣布独立,摩尔多瓦共产党也被迫停止活动。1993年摩共产党人重新组建了摩尔多瓦共产党人党,并在2001年获得执政地位,2005年再度获胜。摩共在今年7月29日举行的提前大选中,虽然未获得单独组阁的绝对多数,但以44.7%的得票率居5个政党之首,远高于居第二位的自由民主党(16.6%)。摩共的崛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对危机,摩共主张停止掠夺性的私有化进程,通过国家收购已被私有化的企业股份等方式,恢复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致力于建设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的开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掌控了执政的经济基础。

  还有,作为亚洲“弹丸之国”的新加坡,其“一党执政体系”的人民行动党,在50年的执政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新加坡的唯一出路,也是党执政合法性的根基,从而鲜明地提出了“生存第一、经济立国”的基本国策。其“淡马锡集团”,就是新加坡特有的执政党和国家利益的体现。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根本上是要把党组织纳入公司治理结构,核心是要回答和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问题;二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问题。我们应该以解放思想的胆识、勇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智慧,正视而不回避现实,既尊重企业公司治理的一般规律,又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的“中国特色”,区别对待不同属性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对重要骨干中央企业、其他中央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应该旗帜鲜明地明确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并不是包办代替什么都管。“权出于法”,党组织也要在职责权限范围内活动。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主要是“引领、推动和监督”。“引领”主要是战略引领,引领企业全局性战略方向、产业产品布局、重大投资决策、重要资本运营、领导班子及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等;“推动”就是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推动企业既完成好当期经营任务、又努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监督”就是保证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

  其中,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按照“党组织要融入企业治理结构,党建工作要融入企业发展”的要求,将党组织纳入公司治理结构。从职能上看,党组织与董事会具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从决策机制看,党组织的“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与董事会的议事决策规则也有相似之处。党组织纳入治理结构,党委(党组)与董事会高度融合,党组织通过董事会发挥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作用,体现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在这种体制下,党委书记担任董事长,董事会提名委员会与党组织的组织(干部)部门职能主体融合、合署办公,在党委(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董事长与总经理分设,发挥经理层在组织企业完成经营责任目标、促进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并将经理层的选聘、考核、奖惩等权责逐步赋予董事会,实现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聘经营管理者的有机衔接。同时,按照现行《公司法》,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股东的监督可以在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的同时,借鉴国务院派驻中央企业监事会的做法,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国有资产出资人,派出外部监事会(发挥类似于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监督作用),建立外部监督的体制。

  中央企业作为国家特有经济组织,越是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就越应该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明确中央企业党委(党组)的领导核心地位。对企业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要按照规定程序,在中央企业党委(党组)集体酝酿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决定,把党组织的集体决策、集体负责与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个人负责结合起来。

  对部分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坚持并逐步推行党组(党委)书记与总经理分设、借鉴国务院派驻中央企业监事会的领导体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与外部制衡相结合的治理机制。党组(党委)行使“董事会”的主要职能,并由上级党组织明确党组(党委)书记负责管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经理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负责。对涉及全局性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要按中央有关规定办理。

  对少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设立党组,在现行体制和政策环境下,更有利于保证中央的直接掌控。

  二是对国有控股企业也应强调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但领导方式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按照控股股权,党组织主要通过选派董事、推荐高管,并对企业有关重大事项,先由党组织集体酝酿讨论形成决议,再交由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中任职的党委(党组)成员分别在治理结4构层面表达,体现国有控股股东的意志和党组织的意图,发挥党组织掌控作用,体现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党委书记担任董事长,董事会聘任总经理。

  对国有控股公司,要坚持国有股东派出监事会负责人,保证监督企业依法经营,体现国有股东意志,体现党的主张。

  三是在国有参股企业和其他企业,党组织主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要通过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合法地位,为党组织依法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党组织主要通过对工会、共青团组织以及各种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的领导开展工作,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宣传贯彻党的主张,统一员工思想,团结引导职工,维护职工权益,保证监督企业依法经营。适时修订现行中外合资企业法,明确中外合资企业党组织的合法地位,将党组织机构合法化。

篇三: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党建与社团将加强党的领导内嵌到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不断推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刘冰摘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那么,作为一名国企职工,我们应该如何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的指示,并将其与工作有机结合,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呢??关键词: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企业发展我们党90年的成长发展历史,就是提出并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不断走向前进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无论是什么理论和思想、什么方法和要义,都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要摒弃完要不假思索和改造的“拿来主义”。这并不单纯是一个理论研究的问题,对我们当前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经典西方管理学理论认为,现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四大基石: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内部审计。2002年,IIA在《改善公司治理的建议》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的治理结构是由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四大基石共同构成。但是,我们国家体制机制、社会制度跟西方国家不同,完全照搬西方那一套理论是行不通的。历史上,我们在这方面吃过亏,走过弯路,犯过“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错误。在政治领域和哲学领域是这样,在经济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亦是如此。我们有必要对西方管理学中的公司治理理论进行必要的本土化改造。现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有四大基石: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内部审计,但是这四个基石不足以支撑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座大厦,尤其是不足以支撑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还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项:党的领导。在我国公司治理领域,尤其是在国企中,没有任何一项(个)组织、机构、制度、规则能替代党的领导,之前没有、现在也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正因为如此,首先在理论上,就应该把党的领导从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和哲学领域全面引入到公司治理领域。更准确的说,党的领导不仅仅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第五大基石,而且是最重要的基石,是其他四个基石的基石,他们之间不是平行并列关系,应该是统领关系。此时,我们不再说“公司治理有四大基石”了,而是改称为“公司治理有一大基石和四大要素”。这一大基石就是党的领导,这四大要素才是:董事会、经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我们可以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准则的五大要素模型就来解释一下党的领导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基石作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准则的五大要素模型指的是构成内控基本框架的“四梁八柱”,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信息沟通。一、内部环境来的风险能被完整的识别、传递和解决呢?用党的领导统领这项工作是正确的选择。三、控制活动内控缺陷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设计层面,二是运行层面。普遍来看,设计层面的缺陷不太多了——至少上市公司是这样;但是运行层面的缺陷还很多,否则就不会有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内控形同虚设了,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舞弊案件。加强党的领导,为控制活动的有效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四、信息与沟通在公司治理结构层面,有形的、业务层面的信息不对称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的思想中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经营中所有的重要决策,都需要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分析之上,这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你不知道业务人员在调研中究竟发现了什么、隐瞒了什么、如何写的报告;你也不知道评审人员在想些什么、如何判断项目价值;你甚至连拿到手的数据——尤其是按未来现金流折现法作出的评估值——是否准确和科学都无法确定。对于人的思想层面的东西,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也就是这个道理。五、监督内部环境是整个内部控制所有要素的基础,是五个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正如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成长一样,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可以影响企业的治理。积极健康的内部环境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消极腐化的内部环境只会让企业陷入万劫不复。要形成良好的内部环境,光靠自觉是不行的,西方国家是加入了“政府看不见的手”,但是目前来看效果不太好,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加上“看得见的手——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就是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理直气壮谋发展,否则公司不可能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没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基本上就不要谈什么治理了。二、风险评估加强监督本身就是加强党的领导中的应有之义。习总书记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什么是独特优势?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所说的“比较优势理论”;就是新古典贸易理论所说的“异于别人的资源禀赋”。有了这个独特优势,我们的事业发展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动力,我们的使命和愿景就能实现。·161·风险评估是评估的企业全部风险,评估出来怎么办?出事的好多公司,不是没有评估出风险,是风险被舞弊、被人为抹掉了,到不了董事会、高管层就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或者是董监高一起串通造假。如何确保评估出

篇四: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篇五: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houghts&Culture思想·文化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四个对接”□?李佳润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是关系国有企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的重大政治命题和重大实践课题。答好这道题,对于国有企业擦亮政治底色、挺起精神脊梁、发挥独特优势、增强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其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论断,其本质要求是推进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在体制、机制、制度、工作上全方位对接,进而实现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经营管理各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和加强。业公司治理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国有企业的体制就必须与中央大的体制合拍,如果照抄照搬西方公司治理制度,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就是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就是国有企业的经济属性最终都要归结到政治属性,就是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具有显著优越性。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是涉及“根”和“魂”的重大政治问题。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强化和落实党组织对企业改革发展的引领权、重大决策的参与权、干部选用的主导权、党员干部从业行为的监督权、员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权,确保企业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前进。体制对接关键在领导体制的对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两个基础”“六个力量”“做强做优做大”等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国有企业要不要发展、怎样发展和壮大国有企业等根本问题。国有企氛围。国有企业干事创业的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让干部员工队伍目标一致、扬长避短、形成合力。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双岗双责”不是加负担,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闲下来的一声吆喝、忙起来就抛之脑后。有了“双岗双责”的使命赋能,才会有“建功立业”的鲜花和掌声,要让“双岗双责”入脑入心,真正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工作、解决问题的自觉和坚守。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关键在党的建设。在“一把手”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每一个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都应履行好“双岗双责”。?“‘一把手’不甩手、班子成员不缩手”,才能形成责任互联互通、压力传导通畅、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中国石化报社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2022/06中国石化75houghts&Culture思想·文化机制对接关键在决策机制的对接党组织决策和参与决策是党的领导的直接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保证党组织有重大事项决策权和决策参与权,是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不跑偏、落实不打折的重中之重。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必须要把党的领导体现到企业重大事项决策全过程、各方面。但决策机制对接并非党组织包打天下、包办一切,关键要构建形成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权责法定就是依照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该由谁行使的权力就由谁行使。权责透明就是建立权责清单,让各治理主体知道自己有哪些权、管哪些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协调运转就是完善运行机制和流程,做到科学规范、简便高效。有效制衡就是强化相关治理主体之间权力的制约和平衡,防止出现个人说了算等现象。这当中,各治理主体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各自为政;既不能借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弱化甚至否定党的领导,也要避免党组织直接成为生产经营的决策者和指挥中心,确保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形成相辅相成的治理格局。实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法定地位的制度安排,也是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的重要举措。要结合自身实际,在制度设计上明确和落实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的基本原则、具体内容、实现途径和基本程序。同时,要把党建工作制度纳入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把党组织运行机制融入生产经营相关制度规范,实现党建工作制度与企业生产经营制度无缝对接、有机融合。要建立党建工作制度与生产经营制度同步规划、同步修订机制,当企业生产经营制度随战略任务调整修订时,党建工作制度也要及时修订,确保与生产经营制度相适应、相协调。工作对接关键在融入中心起作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是有机统一的,国企党建只有融入中心、嵌入管理,才能为中心工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构建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向聚合、深度融合的格局,就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真正使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的各项举措在部署上相互配合、在实施中相互促进,形成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性循环。要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为基础,树牢“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理念,把各项工作放在推进党的事业的高度来认识和推动,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要以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设为关键,大力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进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融合落实机制建设,确保每名党员干部分工都有党建内容、肩上都有党建责任、考核都有党建指标,以有力的组织保障、工作执行和考核评价确保党建责任落实到位。要以服务企业价值创造为重点,紧贴中心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把党建融入企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各环节各方面,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真正为企业生产经营赋能、为企业创新发展护航。(作者单位:集团公司综合管理部)制度对接关键在党建入章入制度公司章程是规范公司运作的基本文件,必须旗帜鲜明地把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确立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确保党组织作用发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实现各治理主体的利益意志趋向统一。与此同时,在企业各类制度的制定过程中,都要坚持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确保各类政策措施符合党中央大政方针、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党的领导入章进制是落762022/06中国石化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篇六: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第四届国企管理年会——会议篇·高峰对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com.cn.AllRightsReserved.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全面深刻理解并切实践行两个“一以贯之”,把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对话嘉宾徐小连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副局长吴学伟 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世明 中国石油西北销售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陶 涛 中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威威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刘笑驰 北京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企管部部长主持人杜莹芬 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祁怀锦 北京审计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教授74国企管理2020.1杜莹芬祁怀锦

篇七: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对新时代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和建议

  摘要:新时代的国有企业承担着新的使命和任务。目前,对于国有企业改革来说,最关键的就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将论述国企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明确推进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提出科学的对策,以期能够为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前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在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作为国有企业,如何进一步提升国有经济的竞争力,是每个国有企业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探索,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自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一)是促进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自身发展模式及工作方式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国企的技术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创新,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企业实际发展定位不符合社会市场中的各项需求,长此以往,将会对国有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国有企业作为市场重要主体,必须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攻克“卡脖子”技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切实提升核心技术的创新力;通过改进

  完善激励机制和选人用人体制,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的创造力;通过加强党建引领、打造核心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二)是国有企业更好落实社会责任履行国企担当的必要要求

  国有企业是国家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引导产业发展的依靠力量,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国有企业的发展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推动国有企业改革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国有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互间的关系分析

  在国有企业运行和改革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治理体系,只有两者共同发展,互相影响,才能够有效促进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首先,国企需要建立科学的治理体系,合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为自身自治理能力的提高提供最大化的支持。同时,需要提高企业高管和员工的治理能力,为国企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提供帮助。对于国企来说,内部建立完善的体系制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发展的稳定性,约束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其能够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其次,提高企业高管和员工的治理能力,能够为企业解决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通过比较灵活的方式将其所具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企业在经济市场中具备良好的竞争力。治理能力将实践与实际运行相结合,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逐渐深入改革的同时,国有企业需要对企业内部的治理体系加以完善,强化工作人员和企业的治理能力,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

  三、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的短板也比较明显,一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二是以管资本为主的国

  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进一步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将党的领导落实待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厘清党委会与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的权责边界,建立党委决策前置程序。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其中,正确处理党委和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关系十分关键。要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明确: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定计划、作决定、促发展;党委是公司领导机构,负责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主体,负责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监事会是公司监督机构,负责强监督、保履职、求实效;经理层是公司执行机构,负责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总之,要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公司治理的制度优势有机统一起来,形成不越位、不缺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的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强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这里面的一个核心关键是要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以管资产为主变为管资本为主。明确国资监管机构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同时,不断强化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纪检监察、巡视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突出对关键岗位、重点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完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问责”三道防线,形成多维一体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促使国有企业能够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为其增添工作活力。首先,要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在人才方面,要健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市场化招聘制度,切实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推出制度。在干部选拔方面,要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力度,合理配备不同梯队的干部队伍。其次,要切实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严格考核、实施聘任或解聘、兑现薪酬。鉴于国有企业党管干部的特殊性,这里面必须要处理和解决好公司法层面聘任解聘和党内组织任免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从市场化运行的角度来讲,党内组织任免应该充分尊重公司任期考核结果的情况,若出现经理层成员考核不合格的情况,应按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组织任命部门更换,否则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将成为一纸空文。再次,要完善薪酬分配机制。建立按业绩贡献决定薪酬分配的机制,实行全员绩效考核,一岗一薪,易岗易薪,破除高水平大锅饭,真正通过考核结果,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

  结论:国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改革力度,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有效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之间互相影响,共同提高,能够为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供帮助,同时也能够积极督促国有企业落实社会责任。因此,相关国有企业及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探索,制定科学的对策。通过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现代化体制机制,创新自身的治理理念,坚持党的领导,在创新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未来发展目标,从而更好地推进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篇八:完善公司治理,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推荐访问:完善公司治理 推动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 公司治理 党对